<div id="o00o0"></div>
<div id="o00o0"><wbr id="o00o0"></wbr></div>
<div id="o00o0"><div id="o00o0"></div></div>
<small id="o00o0"></small>
<div id="o00o0"><wbr id="o00o0"></wbr></div><div id="o00o0"><button id="o00o0"></button></div><div id="o00o0"><button id="o00o0"></button></div>

汕頭媽嶼島風景區有什么玩的,怎么去,渡口在

【摘要】:汕頭媽嶼島風景區有什么玩的,怎么去,渡口在哪里

汕頭媽嶼島風景區為著名旅游勝地。島上媽祖宮始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后經多次修繕,集潮汕木雕、嵌瓷、石刻三大獨特傳統工藝于一體。北部放雞山西麓有清乾隆年間所建東海普陀山寺遺址。尚存“東海普陀山”石刻橫匾和基礎垣階,門前榕樹為明代所植。南端鳳山觀海亭,背山面海,綠瓦飛檐,亭下石卵累累,稱“鳳卵”。鳳頭山、鳳山環抱的海濱浴場水清沙細,灘面平緩。灘中有一巨石,下紅而上黃,裂紋似花瓣,名牡丹石。
汕頭媽嶼島風景區
汕頭媽嶼島風景區的主要景點有:
 
潮海關
原是潮州新關,由中國人管理,也稱“常關”,為營仔山上兩座平房。咸豐三年(1853年),潮州與香港貿易猛增,粵海關就在媽嶼設海關,筑兩座各150平方米平房(市文保單位),因此前在庵埠已設海關,故媽嶼者稱“潮州新關”,同治二年即1863年遷入汕頭市,1901年被潮海關接管。7年后在島南靠海處,又設立潮海關,由外國人掌管,故也稱“洋關”。建一座兩層洋樓為洋人頭目稅務司等所?。?002年被拆),附近再建兩層大洋樓為海關人員?。ㄋ追Q“引水樓”,1991年因屬危房被拆)。1994年列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
 
媽祖廟
島上最奇之處,莫過于一島有兩座媽祖廟。沿海漁民信奉媽祖本是平常事,但一島兩廟,且相鄰而立,香火相映,卻是此島獨有之景。
位于媽嶼島北面山麓的古廟是元代漁民從湄洲祖廟請來香火而創建的,后毀,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重建,1928年重修,是粵東沿海最早的媽宮之一。古廟有正殿,三開間,廟內保存始建的二根梭型石柱。多少年來,人們出海前都要上島祭拜,帶活雞放生,以至島上雞群滿山,故媽嶼島亦稱放雞山?,F廟前有座雄雞雕塑,色彩斑斕,正是這段歷史的寫照。
傳說,老廟的香爐不知何故,一連三次滾落山坡,引起人們的猜測,大概是媽祖住得久了,想搬新居。于是,在香爐落地處,又建起一座新廟。島上遂有新舊兩座“天后廟”。新廟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分門亭、下堂、龍虎天井、拜廳、正堂,規模較大。后兩廟皆失修傾塌,1981年重新修建。
重修后新廟體現了潮汕木雕、石刻、嵌瓷三大建筑藝術特色,尤其是屋脊的薛仁貴征東、羅通掃北等6組嵌瓷塑像,久經海風日曬而不褪色,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叫絕。廟內天后娘娘像前,有一副對聯:“江河湖泊清波浪,通達遠近逍遙游”,上聯七字全部以三點水做偏旁,下聯偏旁全部“坐船”,頗有特色。
 
 
老媽宮
創于元代(1271至1368年),是粵東沿海最早媽宮之一。明萬歷四十八年南澳副總兵何斌臣拓新之,其所撰碑記堪稱媽廟史學瑰 寶,已被重刻嵌墻。咸豐十一年重建,1928年擴建,1984年由港胞捐修,1993年“媽生”日重建落成。廟建筑335平方米,恢宏典雅, 富麗堂皇,并筑石牌坊、大戲臺、壽星石雕、亭閣、碑廊、放雞立體嵌瓷臺等。
 
新媽宮
創于清。傳說來汕辦洋行泉州人吳氏,請先生選中老媽宮數十米遠處作墓地,吳來看地,忽見一個大香爐,經打聽知它是媽宮的, 是“自己飛來的”,便帶頭捐資,經3年多于此建起新媽宮,比老者規模更大。1983年,由市旅游公司牽頭,普寧人泰僑張伯花先生捐7 萬多元,公司也捐約1萬元,合力重修。同年,張華云撰、高煜書碑記豎于廟前。門壁保留清代由100多塊石雕石和規格石砌成,古色古 香。龍柱工藝超凡,嵌瓷艷麗精美,木雕巧奪天工。體現了潮汕木雕、石刻、嵌瓷三大建筑藝術特色,尤其是屋脊的薛仁貴征東、羅通掃北等6組嵌瓷塑像,久經海風日曬而不褪色,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叫絕。廟內天后娘娘像前,有一副對聯:“江河湖泊清波浪,通達遠近逍遙游”,上聯七字全部以三點水做偏旁,下聯偏旁全部“坐船”,頗有特色。
汕頭媽嶼島風景區
海龍王廟
這是閩粵罕見之廟。處于老媽宮戲臺背后,創于清初,咸豐十一年重建老媽宮時修之。1988年,新加坡北海宮主持人張德法,夢海龍王請他回祖國修廟,便先返故鄉福建尋廟而無獲,后聞媽嶼有廟,登島果然尋獲,便為首帶動共108名華僑樂捐而重修之,于1989年 11月2日事竣。著名嵌瓷世家許梅三(已故)及其兒子,所嵌雙龍奪寶、花鳥、英雄等佳品,熠熠生輝。是當代潮汕工藝珍品代表作之一。
 
東海普陀山寺
在新媽宮東南墻邊,創自清乾隆甲午年(1774),現存大殿后墻,搭篷奉供佛像供善信祭拜,政府宗教部門已批準重建,正在籌 資。寺有兩塊重要文物碑刻幸存,一是“東海普陀山”寺匾,上下小字刻“廣東南澳鎮標右營把總姚高敬題”、“乾隆三十九年 (1775)二月谷旦立”;二是“開山三寺正瑞和公蓮位”碑,內載正瑞大和尚共創三寺(其一東海普院山寺)、重興五寺、修路50 余里、修橋70余處,堪稱大德。
 
天然海浴場
海浴場位于東南面,可遠眺南澳島,近觀鹿嶼,是約100米長月眉形海灣。沙灘平坦潔白,海水碧透清綠,是沐浴天池。兩側鳳、 鸞二山,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海灘中間,突起一座小石峰,裂痕片片似花瓣,故被稱為“牡丹峰”,與左右山形成“鸞鳳朝牡丹”佳 景。灘頂木麻黃綠樹成帶,可供泳者避暑。沖淡室、餐飲室、酒樓為泳者提供種種方便。浴場海蝕岸石刻著賴少其頌媽祖詩、曾鳴 “南島奇峰”、陳大羽“聽濤”等絕筆,為島增彩。
汕頭媽嶼島風景區
 
望海觀世音
望海觀世音巨型石雕站像屹立在全島峰巔尖山頂上,高12米,由大小105塊白石精雕細刻而成,望海觀世音菩薩巨型站像,莊嚴高聳,露于綠叢,為乘車從海灣大橋而過者所矚目。
汕頭媽嶼島風景區
 
媽印石
位于媽峪島碼頭,海上有塊黑褐色的石頭,其貌不揚,當地人叫它媽印石,相傳為媽祖化神入海時的遺跡。說來也怪,這媽印石不論潮漲 潮落,總是浮出海面,不被海水淹沒。
 
觀海亭
因1962年陶鑄同志登島倡建,又稱“陶鑄亭”。1983年2月,著名書畫家劉海粟87歲時留下“媽嶼碧海飛白浪,天風海濤曲末終”題詞,現刻于醉潮樓前雕塑上。

 

熱門推薦
掌上查詢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掌上汕頭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掌上查詢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您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尋求幫助

微信掃一掃尋求幫助
热久久伊人中文字幕无码
<div id="o00o0"></div>
<div id="o00o0"><wbr id="o00o0"></wbr></div>
<div id="o00o0"><div id="o00o0"></div></div>
<small id="o00o0"></small>
<div id="o00o0"><wbr id="o00o0"></wbr></div><div id="o00o0"><button id="o00o0"></button></div><div id="o00o0"><button id="o00o0"></button></div>